在《创新管理系列之一:企业创新管理现状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应用》一文中提到,创新战略是创新管理的重要依据,创新战略的缺失将导致员工创新随意性,继而难以产生高质量创新成果、企业创新水平也难以持续提升。因此,企业若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仅靠员工的创新自觉性是难以支撑的,更应该注重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全面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并制定自身的创新战略。
一、创新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关系
企业战略偏重于通过内外部环境及自身优劣势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从而确保在激烈竞争中保持独特优势。而创新战略侧重于通过内外部环境及自身优劣势明确在管理、技术、工艺、产品等方面是否创新、如何创新,以确保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创新战略与发展战略在方向上保持一致,并服务于发展战略。有些企业会将创新战略融入发展战略之中,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些企业会单独制定,指引各专业部门开展创新工作。
二、制定创新战略的必要性
企业创新为什么需要战略?很多企业认为创新主要靠员工自觉性、悟性和灵感,没必要进行规划也难以进行规划。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创新有范式可遵循,需要企业层面提前谋篇布局,并提供相关资源支持。而不是在需要创新时,才发现行业趋势不了解、政策制度不支持、资源能力不匹配,或者创新项目盲目推进最终导致难以落地等。只有在创新战略中提前思考上述内容,才能保障创新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创新战略制定的方法与路径
由于创新管理战略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企业内部需要由创新管理部门牵头,并组成跨部门和单位的联合项目组开展创新战略的制定,或委托给综合型咨询公司开展相关研究。
制定创新战略使用的工具方法与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相似,比如SWOT分析、PEST分析等等。但由于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时,已开展过相关研究。因此,在制定创新战略时,需要更多地研究企业发展战略对创新的要求、标杆企业相关领域的现状、自身在相关领域的现状、优劣势等内容。基于此,明确创新思路和目标。
在创新战略制定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是优选创新方向并明确创新项目组合。具体工作步骤又可分解为如下四次筛选与分析过程。
01、创新特性分析
创新特性分析是创新战略规划编制的重要环节,可通过德尔菲法对各个创新方向的特性进行科学评估。创新特性分析的前提是构建创新结构模板,即分层分类梳理覆盖各个领域的管理、技术、工艺、产品等可创新方向。
创新特性分析共分为三个维度,一是创新方向的竞争性,即目前创新方向在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中的重要程度。重要程度分为“必须掌握”、“企业独有或其他企业使用较少”以及“正在探索且具有潜在价值”三个等级,分别对应着企业“过去的竞争优势来源”、“当下的竞争优势来源”和“未来的核心竞争优势来源”。二是创新方向对发展战略的影响程度,一般、重要还是非常重要?三是创新方向目前的水平,薄弱、国内一般、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还是国际领先?
02、创新项目合理性分析
通过对创新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效益及风险综合评估,确定是否能进入创新项目库。
另外,还需通过“创新方向的竞争性-创新方向的水平”分析,确定创新方向的应对策略。如企业必须掌握的技术处于薄弱水平,则表示将会面临危机;再如,企业当下主要竞争优势来源的因素较少并处于一般水平,则需要企业加强攻关。
03、双矩阵分析
双矩阵分析是以创新三个特性为基础,借助“创新方向的竞争性-创新方向对发展战略的影响程度”以及“创新方向的竞争性-创新方向的水平”两个矩阵,由专家依据打分表分别打分。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对于具有争议的创新方向,邀请相关部门领导、公司决策层及公司内部该领域的核心骨干进行专题研讨,最终获得创新项目优先性排序。
04、项目关联性分析
通过分析项目之间的关联性,组成项目集与项目组合,确保创新组合与创新战略和目标保持一致,并促进战略目标实现。如创新激励制度与绩效考核制度、职级晋升制度有一定关联性,在管理制度优化时需统筹考虑。通过对项目集和项目组合的管理,达到创新项目之间的协同,如资源、技术、平台和过程的重用和优化,实现企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通过上述创新战略步骤的实施,便可得到规划期内企业重要创新方向、创新目标以及重大创新项目集和项目组合,为后续进一步落实战略、制定年度创新计划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