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基础设施转型发展必由之路

2017年以来,我国逐步形成横纵交织的金融监管网络,以 “一委一行两会”监管为核心,地方金融监管局为补充的监管格局。以应变金融自由化及混业经营加速趋势。随着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持续优化,金融基础设施顶层设计不断强化,金融基础设施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进一步引导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

 

一、顶层设计,金融基础设施监管政策分析

 

自2013年以来,我国陆续颁布一系列政策以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分为两大阶段“

 

一是完善监管顶层设计,持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监管总体框架,明确金融基础设施核心功能定位,引导金融强化服务实体经济功能;

 

二是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明确金融基础设施治理体系、风险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科技等方面的监管要求,推动金融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金融基础设施转型发展必由之路

 

2013年至2020年,各类政策颁布旨在完善我国金融基础设施监管顶层设计,通过统筹监管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推进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业统计信息、监管信息共享,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2020年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六部门正式印发《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准入管理,优化金融基础设施布局,并通过后续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指导金融基础设施完善自身治理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科技、运营管理等管理体系建设。

 

总体而言,我国金融基础设施监管顶层设计已基本健全,2020年后我国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各项管理要求逐步细化,并重点完善公司治理、风险管理、技术系统、内控体系等方面的管理体系建设。

 

二、他山之石,金融基础设施最佳实践研究

 

目前,我国各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围绕各类最新监管政策文件,持续推进自身公司治理体系规范、风险管理体系健全、技术系统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优化。

 

01、公司治理方面

 

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应当建立“董事会战略决策、高管层执行落实、监事会依法监督”的公司治理架构与机制,并不断优化完善内部治理体制机制与配套制度体系的搭建。

 

他山之石:深圳证券交易所—坚定不移完善治理体系,持续提升交易所治理效能

 

深圳证券交易所围绕治理架构、运行机制及专门委员会建设三个方面,持续提升治理规范化水平,推动构建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治理体系。

 

治理架构方面,全面梳理交易所内部规范,完善“三会一层”治理架构,明晰“三会一层”权责清单,明确各类事项审批权责,优化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效率与治理效能;

 

运行机制方面,修订《理事会工作规则》等相关制度,进一步优化理事会运行机制;

 

专门委员会建设方面,完善战略发展委员会、市场风险委员会、技术发展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建设,建立健全各委员遴选标准、遴选程序及聘任解聘机制,夯实专门委员会工作责任,推动其更好地服务理事会决策。

 

02、风险管理方面

 

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完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明晰“三道防线”权责界面,深化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评估、风险监测、风险报告和风险控制与缓释的全流程管理。

 

他山之石:上海清算所—建立完善的风险治理结构框架

 

上海清算所对标《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PFMI),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进一步加强对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一是建立保证金、抵押品管理、清算基金制度和分层级会员管理体系,并采取每日压力测试且滚动更新压力测试场景、对保证金进行每日测算并及时追缴、定期对模型进行测试和分析等一系列举措,有效防范信用违约,保障信用安全。

 

二是通过日间分级流动性监测与预警、DVP结算机制、授信银行流动性提供、结算银行流动性提供、货币市场流动性提供、事先约定的延迟交付等一系列措施,管理并有效应对流动性风险。

 

03、技术系统方面

 

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应当完善数字化治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制定优化数字化战略部署、推动数字化战略实施落地,以建立完善的技术系统及管理机制。

 

他山之石:上海证券交易所—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加速科技与业务融合

 

上海证券交易所加快推动数字化建设,努力构建数字化服务生态,以数字化转型赋能实体经济。

 

一是完善数字化治理架构。成立数字化专业委员会,整体形成“数字化专业委员会+2个技术部门+3个子公司”的信息技术条线组织架构。同时完善信息技术制度体系建设,构建信息技术七大管理体系,制定完善《信息技术管理办法》和《信息技术规则制定与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

 

二是明确信息科技发展战略与技术框架蓝图。明晰十四五期间信息科技发展战略,明确G4交易系统、科技监管与服务一体化等重点建设项目。梳理形成“5+3+1”的技术总体框架,进一步制定各版块落地实施规划,明确规划目标与实施路线图。

 

三是持续推动数字化应用实施落地。一方面,持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推进会员“一网通办”建设,组织Level-2逐笔委托行情发布上线,优化上证云服务。另一方面,构建数字化合作机制,举办首次全行业技术大会,成立信创基地及信创联盟,积极配合证监会“云、网、库、链”四大工程建设。

 

04、内控体系方面

 

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完善规章制度建设,优化授权管理体系,推动流程高效运转,进一步加强财务、采购、信息披露等重点领域的管理,做好金融市场各参与者之间的风险隔离。

 

他山之石: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推动采购管理体系全面升级

 

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以“保障合规、提质增效”为核心原则,聚焦厘清职责边界、完善制度建设、优化流程管控、完备操作规范四个方面对采购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升级。

 

一是权责体系梳理,落实岗位不相容要求,提升整体采购效率,加强风险防控;

 

二是流程体系优化。梳理覆盖采购业务全环链管理的所有流程,细化关键流程说明,明确各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制定风险控制矩阵;

 

三是制度体系完善。参照政府采购相关政策、国企金融机构采购管理要求等,构建客户采购管理三级制度体系。

 

四是完备操作规范,基于管办分离原则,制定采购管理人员、采购操作人员的相关操作规范,并聚焦重点事项。从采购全环链管理出发,聚焦流程各个环节的重点事项及操作难点,进行详细的细化与提升。

 

三、破局之道,金融基础设施转型发展建议

 

立足当下,随着我国金融基础设施监管不断完善,各类政策不断出台,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应参照监管要求,以合规管理为核心,持续完善自身管理体系建设。尤其是《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进一步要求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应加强公司治理、风险管理、技术系统、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管理体系建设。

 

01、公司治理体系规范

 

治理结构方面,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应构建“三会一层+党委会”的矩阵式治理结构,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与现代治理体系融合,并进一步明晰“三会一层”的职责定位;运行机制方面,基于“三会一层”的职责梳理,建立完善治理结构各主体的规章制度,完善治理体系运行机制;专门委员会建设方面,完善自身专门委员会设置,并进一步制定相应委员会工作制度,明晰各委员遴选、工作、解聘要求,夯实专门委员会工作责任。

 

02、风险管理体系健全

 

风险管理架构方面,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应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三道防线”设置,夯实各防线主体责任,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并制定相应议事规则;风险管理流程方面,完善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测的全流程建设,推动自身有效度量、监测、识别信用、流动性及市场等各类风险;风险管理制度方面,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基本制度—管理办法—操作规范”三级制度体系,建立层级清晰,覆盖全面,操作性强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03、技术系统管理完善

 

数字化治理架构方面,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可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条线组织架构,建立数字化管理委员会,构建管委会、技术部门、子公司三层组织架构,并进一步完善相应制度体系建设;数字化战略方面,完善数字化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与评估,梳理技术架构,明晰重点建设项目与实施路径;数字化机制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系统故障应急处理机制和灾难备份机制,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04、内部控制体系优化

 

制度体系方面,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应完善内部制度管理,建立健全三级制度体系,梳理规范各类制度分类,完善制度分级管理。流程体系方面,厘清各组织机构核心权责,基于权责体系梳理与相关制度要求对管理流程进行全面优化,明晰各流程风险点,制定风险应对措施。重点领域方面,应进一步加强财务、合同、采购、人力资源等重点领域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风险防控。


咨 询 中 国 · 智 惠 四 海

全国统一业务电话:400-80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