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字里行间读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01、从会议时间视角看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1日至12日召开,只开了2天。

 

比2022年要早一些,2022年是12月15日至16日召开,只是开了2天。

 

但比2021年要晚一些,2021年是12月8日至10日召开,开了3天。

 

再往前一些,2020年是12月16日至18日召开。2018年和2019年是12月19日至21日召开。2017年是12月18日至20日召开。都是开了3天。

 

可以看出,开会时间相对较早,开会时间只有两天。联想到近期穆迪下调我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A股3000点保卫战”,以及宏观经济个别指标不及预期等事件,这说明经济形势从短期来看依然严峻,迫切需要高层——

 

明确政策导向,增强预期,提振信心,为明年开局早谋划,早动手。

 

02、从今年发展视角看

 

今年既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其实三年疫情对今年经济恢复的影响更大,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期。

 

关于今年经济成绩总结,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亮点。虽然多数人个体感受一般,但宏观经济指标总体向好;虽然信心依然不足,但意识到了信心的重要性紧迫性;虽然重大风险隐患依然存在,但毕竟守住了风险底线。我们看问题有时候需要辩证地去看,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能够平稳度过这一年,就是最大的成绩,就是最大的民生。

 

没有亮点其实就是最大亮点。

 

03、从未来挑战视角看

 

从需求侧看,是“有效需求不足”;从供给侧看,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从发展动能看,是“社会预期偏弱”;从现实困境看,是“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从国内大局看,是“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从国际大局看,是“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从短期看,是“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从长期看,是“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挑战分析围绕八个维度,既找准了方向,也找到了症结。

 

方向找对了,症结找到了,需要做的就是解决问题、努力前行!

 

04、从经济规律视角看

 

会议提出了三个统筹,“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和“五个必须”。这既是对过去几年经济工作规律的总体认识,也是对我国今后及更长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宏观指引。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这是对邓小平同志经济思想“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进一步延伸与深化。体现了新时代经济发展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需要。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这是把有效需求放到了和结构性改革同等重要的程度。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大国来说,把有效需求激发重来,完全可以实现经济的独立自主的循环和平衡。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对中国经济而言,最大的红利仍然是全方位和高水平的改革开放。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再次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强调安全什么时候什么领域都不为过。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这是我国到本世纪中叶“两步走”战略安排的宏伟蓝图,是今后我国经济工作必须一以贯之的总方向和总要求。

 

“三个统筹”是对过去经济几年工作的总结,“五个必须”则是对未来几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引。

 

05、从总体要求视角看

 

突出强调一个重点。也就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位居经济重点工作第一项,也能说明这一点。也是我国保持战略定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必由选择。既是解决当前经济困境的重要举措,也要超前谋划和布局未来五年、十年,乃至更长时期产业格局的战略举措。

 

调整优化了三个统筹。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调整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调整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为“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第一个统筹是将我国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放在了国内,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立足点。

 

第二个统筹是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放到了并驾齐驱的高度,这是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最大现实,也是阻碍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大机遇。

 

第三个统筹是将发展和安全上升到“高质量”和“高水平”,我们要发展,但不是低质量发展;我们要安全,但不是低水平的安全。

 

明确了三大政策导向。提出了“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三大政策导向。第一次将“改善社会预期”列为政策重点,这说明社会预期对经济发展已经存在了重大影响。社会预期和政策导向需要同向发力,才能同频共振,实现良性循环。

 

明确了三大发展原则。“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三个原则的核心其实就是“稳”,在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基础上争取实现经济前进,同时还是需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和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先立后破,这不是第一次中央政策中提到,但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到,重要性不言自明。

 

06、从宏观政策视角看

 

这次会议重点提到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体现的是投资端,货币政策体现的是融资端,这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两个“主要闸口”。

 

财政政策提出:

 

“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近年来,政府专项债是地方政府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的财政资金来源;通过扩大范围,有利于地方政府加快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发挥稳增长作用。

 

“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这里指的是保基本民生、保工资和保运转。在一些财政状况紧张的落后县,这种情况涉及到地方的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但不能只是救急,救当前,更应该救明天,救长远。

 

“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看来这种紧日子还将持续较长时期,也有可能过去那种宽松日子已不再复返。

 

货币政策提出:

 

要加大对“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与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比较,增加了数字经济这一领域;这其实是对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的政策延续。

 

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今后,货币政策制定将有可能分区域、分行业、分领域出台,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定向性。政策初衷是好的,但要防止在政策执行中被暗渡陈仓。

 

这次宏观政策特意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同时“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这些都是对当前经济政策的制定、执行、效果不一致的及时应对。

 

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这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何尝不是这样!

 

07、从工作重点视角看

 

会议提出了九项重点工作:

 

第一是科技创新。

 

强调“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今年习近平总书记赴黑龙江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提出的重大命题。还提出了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这些其实都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赛道,需要高精尖人才来支撑,需要举国体制来实现。

 

第二是扩大国内需求。

 

提出了新型消费,包括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以及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这既符合当前的消费趋势,也迎合了90后、00后等新一代的消费需求。

 

第三是重点领域改革。

 

提出“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这也是社会期盼的三中全会的主题内容,将成为2024年的最大热点。既包括国资国企改革,也包括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尤其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还有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财税体制改革有望成为明年经济改革的重头戏,这既是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主要动力,也是科学划分国家和个人收入的主要举措。

 

做蛋糕不容易,分蛋糕何尝容易,蛋糕切好更有助于做大蛋糕!

 

第四是高水平对外开放。

 

提出“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这既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庄严承诺,也是倒逼我国这几个硬骨头领域改革的战略选择。

 

提出“打造‘投资中国’品牌”,这是我国为了加快吸引外资,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宣言书。

 

关于“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标志性工程固然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和政治意义,但‘小而美’民生项目由于关系到所在国居民的切身利益,更容易接地气,增强居民幸福感,更具有不可能替代作用。

 

第五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强调要“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今年明确强调是“非法金融活动”。非法金融活动具有隐蔽性强、破坏性大、识别程度低的特点,对于老百姓的危害性更强,希望能够保持常态化打击力度。

 

提出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房子是老百姓的重要资产,希望能够在资产保值稳定的前提下,构建房地产新模式。

 

第六是“三农”工作。

 

明确提出要建设农业强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提出三个提升,即“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同时也提出了若干项重大举措,包括“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

 

这既是连续二十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关键内容,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

 

第七是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再次强调“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提出“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既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从高水平安全维度谋划的战略性布局。

 

第八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

 

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提出制定“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具体举措。当前四川、浙江、天津等省市已启动开展打造中国美丽先行区。

 

第九是民生工作。

 

提出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民生工作虽然关系到14亿人口,更关系到每一个个体的切身感受。但事情再小,乘以14亿,都是举世瞩目大工程。

 

提出要“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兜住已经没问题了,但兜准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兜牢更是底线的底线。

 

提出要“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

 

人口问题,刻不容缓,时不我待!


咨 询 中 国 · 智 惠 四 海

全国统一业务电话:400-80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