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2年,省级交通投资集团中已相继涌现出3家世界500强——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排名302)、蜀道投资集团(排名413)、山东高速集团(排名458)。总结“十四五”前半程、展望“十四五”下半场,省级交通投资集团发展体现出“六大”趋势:
一、战略目标趋势:打造国内领先乃至世界一流企业
浙江交投立足做强主业,构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服务体系;江苏交控高质量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国内领先的万亿综合交通产业集团”和“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山东高速致力于在核心业务经营回报、抗风险和抗周期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争创世界一流,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时代大企业。
二、战略思路趋势:“点线面”多维发力
01、点穿透:“大基建”+“大交通”
“大基建”:在打造“全领域”“全链条”上开创新格局,由单一的公路工程投资、建设、运营向市政、环保、轨道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全领域拓展,推动打造“基础设施全领域、工程建设全链条”,培育专业、高效的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如山东高速集团、河北交投集团)。
“大交通”:在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上展现新作为。省级交投平台目前仍在不断重组整合的过程中,并呈现出往综合性主体发展的趋势,以期整合资源后充分发挥资本效应,从根本上降低运营成本和行业资产负债率,提高经营效率。省级交投集团在确保完成高速公路建设任务的同时,通过股权投资、整合收购等方式,多方位拓展港口、航空、铁路等产业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向交通骨干网络领域集中,建设运营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02、线贯通
聚焦持续发展力,围绕主业进行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延伸拓展,挖掘新的增长点,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03、面做强
聚焦提升综合竞争力,重点在改革强企、人才强企、科技创新、风险控制等领域,逐步实现由“大”向“强”的转变。
三、业务布局趋势:内生与外延并重
一方面,聚焦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建设、运营等业务的内生式发展,构建“投资、检测、设计、咨询、监理、施工、运营”一体化的全流程、全链条服务能力,提升业务资质与能力;另一方面,以主业为基础进行外延式拓展,形成“交通+”业务。如“交通+能源”“交通+金融”“交通+旅游”等。以交通基础设施业务带动交通关联业务与产业金融的发展,以交通关联业务与产业金融的发展有力服务、支撑交通基础设施业务,形成以融促产、产融协同的良性发展局面。同时,以点连线带面,带动、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区域融合发展。总体来看,新能源、物流运输、金融是各集团尝试拓展的重点领域。
同时,新兴产业成为省级交投企业的关注重点。新兴产业的刷选主要体现三个原则:一是“看行业”,行业周期性和行业吸引力;二是“看政策”,政策支持和区域产业培育;三是“看自身”,资源基础和产业协同。具体产业来看,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智慧交通、信息科技、生物医药等产业成为关注重点。
四、区域布局趋势:重心由国内新建转为国内改扩建及海外并购
一方面,伴随道路交通量不断增长及汽车荷载不断重型化,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产能趋于饱和且路基质量相应下滑,催生既有路产的改扩建需求,5-10年内主要上市路企控股路产集中到期,迎来改扩建热潮。
另一方面,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同时突破境内路产增长瓶颈,浙江交投、山东高速、江苏交控等大型交投集团均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推进高速公路国际化投资布局,计划重点储备投资一批海外风险可控、投资收益稳定的优质项目,提升在全球交通基础设施资产定价、竞价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五、资本运作趋势:资产证券化步伐加快基建REITs逐渐铺开
大型省级交投集团旗下除拥有高速公路主业上市平台外,积极推动金融、信息科技、清洁能源等领域的上市平台打造和收购。如江苏交控旗下江苏通行宝智慧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9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山高金融收购北控清洁能源集团。另外,在需求和政策的双重助推下,基础设施公募REITs已成为交控集团盘活存量资产、稳增长的一项重要融资工具,可为企业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直提升接融资比重。浙江交投、江苏交控、越秀交投等企业已先后试水高速公路REITs。
六、经营管理趋势:持续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积极开展组织变革、机制创新、流程再造
组织变革方面,探索集团战略管控的改革,推动所属企业结合各自生产运营特点和市场需求,创新更加精简、高效的组织形式,实施扁平化管理,如山东高速集团、江苏交控集团。
机制创新方面,对不同功能和类别的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方式确定考核指标,全面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同时,在竞争性企业全面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加快竞争程度高的企业职业经理人选聘步伐,完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实施办法,如浙江交投集团、山东高速集团。
流程再造方面,以信息化为支撑,对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安全生产等业务开展全面对标,探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科技创新共享中心、人才池等,推动管理模式逐步向价值型创造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