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关税战再升级:凛冬已至
全球贸易格局因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再次陷入动荡。特朗普2.0关税政策的实施,不仅对中美经贸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全球供应链、各国经济结构以及企业战略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十五五”期间面临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强,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将是大多数企业面对的重点和难点课题。本文将从关税政策的背景、影响及企业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关税大战”将如何塑造企业的未来。
二、关税战背后的结构性矛盾
01、美元霸权困局:世界货币的“特里芬悖论”
“特里芬悖论”指出,既要维持美元的国际地位又要实现贸易顺差绝无可能。如果一种货币要充当全球储备货币,那么这个货币的发行国必须不断向世界提供货币流动性,这势必导致该国长期的贸易逆差,也就形成了货币高估。
美元高估后,对美国出口部门非常不利,导致制造业外迁到其他更具备优势的地方。同时因为美元高估,进口商品价格下降,一进一出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经常账户的常年赤字。此外,美元高估也给美国带来金融制裁权的好处,其他国家赚取的外汇顺差,最终还是以资本的形式回流到美国。
因此,经常账户赤字和制造业空心化是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必要代价。若美国不愿继续承受该代价,必将采取变革行动。政策路径可分为单边与多边两类,工具则聚焦关税或货币手段。
02、地缘关税图谱:精准打击中国的“经济绞杀网”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并非孤立的经济措施,而是其“美国优先”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一方面倒逼制造业回流美国,通过供应链重组巩固美元霸权,另一方面打击中国出口,遏制中国和平崛起。
通过观察对等关税地图可知,中国周边国家和关系密切的国家加税最重,特朗普逼迫日本、韩国,包括印度对中国提高关税以换取美国的关税豁免。对中国产业链转移的“跳板国家”如柬埔寨、老挝、越南、缅甸、斯里兰卡等同样施压,关税普遍达到40%-50%。非洲被加征关税最重的国家如毛里求斯、安哥拉、南非等,往往也是中国投资比较多的国家。
三、关税战的“三重冲击波”:企业生存逻辑生变
01、出口受阻与成本上升
关税政策的直接后果是出口受阻和成本上升。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征收34%的“对等关税”,加上此前已生效的附加关税,中国商品对美累计关税高达54%。根据彭博经济研究的预测,这种程度的关税措施可能导致中国对美出口至2030年下降约90%。因此,短期内,企业的全球布局战略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生产与出口的风险不确定性显著上升。
此外,关税政策还可能通过供应链传导至原材料和中间品领域,进一步推高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国制造业企业将面临原材料进口成本上升的压力,而汇率贬值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出口压力,但也会加剧输入性通胀。
02、汇率与货币政策的调整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对中国汇率机制的冲击。中国过去依赖出口赚取美元以稳定汇率,但随着中美贸易规模的缩小,人民币可能被迫进入贬值通道。同时,为了应对关税冲击,中国央行可能采取降准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内需和稳定经济增长。然而,这种政策可能带来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企业需要在短期利益和长期稳定之间找到平衡。
03、社会结构与分配关系的重塑
关税政策的长期影响还体现在社会结构的重塑上。随着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的弱化,中国可能转向以内需驱动为主的增长模式。这种转型将迫使企业重新审视其分配结构,提高工人收入、拉动内需,同时通过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
对于普通劳动者而言,关税政策可能带来短期的就业压力,但也可能为产业工人提供更多的资源倾斜和保障。中产阶层则可能面临工资涨幅有限、支出压力上升的双重挤压,这将对社会消费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四、“十五五”破局方向:企业的四大战略选择
01、转型升级与内需驱动
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企业需加速转型升级,从低附加值的出口导向型模式向高附加值的内需驱动型模式转型。产业链的深度决定了反制的高度,面对关税政策冲击,企业应通过攻克“卡脖子”技术、推进数字化转型等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在外部需求受阻的形势下,扩大投资和内需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路径,央国企尤其是平台公司凭借资源优势,或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02、放弃内卷式竞争
中国内卷式竞争不仅导致产业链无利可图,同时长时间的内卷也会导致出美国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击。将美国退出来的产能放到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全面出口,全世界也吃不消,将会跟进对中国加关税,形成混战。
03、做好资源储备
1930年,美国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大幅提高进口关税,引发全球贸易摩擦,造成全球贸易缩水66%,加剧大萧条,间接助推法西斯崛起,引爆欧洲火药桶,使得欧洲国家走上战争之路,在战争中将力量消耗殆尽,从而全面摧毁以英国为主导的金融霸权体系,为美国构筑起新的金融霸权体系打下基础。下一步,美国或将希望将东方大国卷入到战争当中,彻底解决其带来的威胁,从而巩固全球霸主的地位。为此,需做好战略物资储备,包括进口备品备件、设施设备,以及农产品、能源、不可再生资源等商品,以防止贸易战演变为能源战和资源战。
04、构建多维度国际合作新格局
在全球贸易规则重塑的背景下,中国需深耕RCEP区域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拉美新兴市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通过本地化生产和供应链布局降低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在新的贸易规则中占据主动地位。
五、结语:凛冬之下,孕育新生
特朗普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可能会引发以下几种局面。其一,若所有国家均不妥协,而是对美国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形成一个将美国排除在外的贸易联盟,美国可能会面临通胀上升、民众不满等问题,最终不得不放弃关税策略;其二,高关税或许只是美国的一种谈判策略,目的是通过“讹诈”来获取利益,如果各国都愿意与美国展开谈判,且美国能够从“讹诈”中获取较为满意的利益,那么增加的关税可能降至相对较低的水平,全球贸易体系或许能够避免受到重大冲击;其三,部分经济体量较小且对美贸易依赖度较高的国家可能会率先妥协,而一些经济基础较为雄厚的经济体则会采取反制措施向美国施压,试图迫使美国做出让步。
第三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正在逐步上升。中国很可能会成为极少数与美国进行强硬对抗的经济体。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总税率达104%,中美面临一拍两散的局面,中国采取“以打促谈”的策略,在精准反制的同时,仍保留着沟通机制。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全球贸易格局进入了一个新的动荡期。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是一次从表面繁荣向结构调整的历史转折,它不是危机的终点,而是新常态的起点。通过转型升级与内需驱动、放弃内卷式竞争、做好资源储备、开展多元化国际合作,在“十五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