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专题研讨班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出席并作首场专题辅导报告。
张玉卓指出,中央企业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关键是做到“四新”,也就是从科技创新、产业焕新、机制革新、思维更新四个方面入手,加快布局,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一、科技创新
张玉卓指出:要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强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第一动力,中央企业要根据行业特点按照渐变型、突变型技术创新分类施策,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中央企业聚集了大量的人才,科技创新也具有丰富的土壤,有着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资源攻难关的传统。战略新兴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其科技创新的关键是经受市场的检验,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中闯出一片天地。
中央企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要经受市场的考验,科技创新要有市场价值。我们看到很多中央企业有创新,无应用,大量的成果躺在实验室里,躺在论文里。所以张玉卓说要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这才是科技创新的终极目的。
中央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离不开科技创新,不能没有科技创新能力,不能没有科技创新策略,不能蛮干。张玉卓认为,科技创新首先要理解行业特点,按行业规律办事,在面对创新的时候,要分类施策,针对渐变型创新和突变型创新有不同的实施策略。在科技创新的时候,要重点突破,首先推进核心技术攻关。
有些中央企业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同时,往往有一种能买就买的心态,希望从市场上可以买得到技术,不用自己费力创新。其实,花钱买不到真正的核心技术,买不到前沿创新,买不到企业发展。
中央企业只有真正站在科技创新的前沿,迎接市场的洗礼,才能更好完成中央关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战略部署,才能实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二、产业焕新
张玉卓指出:要更大力度推进产业焕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瞄准新技术突破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通过自主内生培育、组建合资公司、开展股权并购、打造投资平台、优势资源赋能等模式,加强对传统领域的改造、优势行业的巩固、未来赛道的开拓,不断开启增长的“第二曲线”。
中国几十年传统产业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一批中央企业,在新世纪、新时代,中央企业面临着如何转型升级,焕发新活力的问题。在面临国际竞争,抢占产业话语权,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正在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在中国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中,中央企业可以瞄准新技术突破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中央企业要抓住机会,实现产业焕新,关键还在于科技创新。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通过内生培育新业务。
对于资本雄厚的国有企业而言,瞄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股权投资快速获得新业务。如果说“科技创新”是自我内生发展,内生培育,那么,股权投资就是通过资本将创新业务收入囊中。
我们梳理下来,产业焕新的基本路径是什么?
首先,是“科技创新”要求能自己创造的要自己干,要突出内生培育的优势。
第二,可以通过股权投资并购的方式获取创新业务。获取创新业务更像是风险投资,要有耐心,要有投资组合、赛道布局。
第三,无论是孵化还是并购,要让新业务成长成为中央企业的支柱,都要导入优势资源,通过赋能发展,让新业务快速成长。
第四,新业务的成长只是第一阶段,关键要通过新业务、新技术对传统领域进行改造,对原有的优势业务进行巩固,防止被其他企业颠覆。
第五,新业务或新业务与传统业务的融合创新将会催生出中央企业发展的第二曲线,实现业务的迭代升级。
没有什么业务可以一劳永逸,中央企业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必须开辟第二曲线的阶段,抓住战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发展机遇,这是中央企业能否赢得下一个发展阶段的大势所在。

三、机制革新
张玉卓指出:要更大力度推进机制革新,以新型生产关系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公司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加灵活高效、企业管理体系更加与时俱进,对科技型子企业、承担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任务的子企业探索实施差异化监管,完善出资人监督体系,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中央企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就是在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而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型生产关系为依托。从产业经济的就角度看,新型生产关系关键是要求理顺政府、市场、企业的关系。从中央企业的角度看,更多是推进体制机制革新,重点在于构建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市场化的经营机制、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体制机制需要依据产业特点、市场特征进行灵活配置。中央企业要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理解监管,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竞争法则,无论是国家监管体系还是企业内部的治理与管理体系,都不能一刀切。
体制机制创新的本质是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让企业在竞争中可以保持优势,持续领先。中央企业在发展传统产业的时候,更多靠的是政策优势、资源优势、资本优势,但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时候,更多要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所以,对于那些科技型子企业,尤其是承担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任务的子企业要探索实施差异化监管方式。所谓差异化,是不能按监管传统业务的方式监管以战略新兴业务的核心的子企业。
本质上来说,中央企业要承认战略新兴的发展规律,不能套用原有的监管模式。要在原有监管模式上有所创新,既要实施差异化监管,完善出资人监督体系,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也要促进战略新兴业务的发展。
四、思维更新
张玉卓指出:要更大力度推进思维更新,不断突破中央企业产业发展的认知限制,强化系统思维,把强创新与稳增长、抓改革、防风险、强党建等结合起来;强化市场思维,使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螺旋耦合并进;强化爆品思维,找准并满足市场需求;强化流量思维,用产品和服务赢得用户信赖;强化生态思维,搭建平台吸引连接各方参与者共同实现价值创造。
中央企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要进行思维更新,突破认知局限。中央企业必须认识到,时代变了,产业环境变了,我们面对的是新环境、新产业、新规律,因此必须更新我们的思维。
张玉卓指出,中央企业需要更新“系统思维、市场思维、爆品思维、流量思维、生态思维”,实现全面的思维跃迁与认知升级。
中央企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做好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对战略新兴产业新兴进行探索,目的是通过战略新兴产业改造原有产业,实现中央企业业务的整体升级。
1. 强化系统思维,就是整体思维,包括横向和纵向两套系统思维模式。
纵向就是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从国家层面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出发,从国际经济竞争出发,理解中央企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性。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保持产业动能,加速科技转化,抢占产业发展先机的角度看待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从国有企业改革,提高竞争力、强化贡献力、体现控制力的角度出发看待国家大力鼓励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横向是从中央企业现有的布局出发,发现现有业务的短板,补足短板,打造新的发展引擎。从业务能力出发,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补充和完善原有业务能力,让传统业务在竞争中焕发新的生机。从业务组合出发,清楚认识到现有业务的瓶颈,打造战略发展的第二曲线,为中央企业发展增添新动能。从企业内部看,就是要将促发展、抓改革、提科技、育人才、防风险、强党建结合起来,在发展的同时不忘初心,在发展的同时提质增效。
2. 强化市场思维,就是拥抱市场,融入市场,通过市场获得资源,通过市场检验发展的成果。
强化市场思维的关键是承认和尊重市场规律,能够按规律办事。尤其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过程中,不能逆市场规律而动,不能扭曲市场规律。张玉卓指出的“机制创新”的目的也是如何增强市场思维。
战略新兴产业需要市场的检验,科技创新的核心是市场价值,产业创新只有符合市场规律才能有效成长。只有携市场之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才能实现双螺旋耦合并进,才能实现战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发展目标。
3. 强化爆品思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市场思维,是更直接的客户思维。关键是满足市场的需求,也就是要满足客户的需求,要能为客户贡献价值。
强化爆品思维,不仅仅是站在市场和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更是深刻理解企业存在的意义,产品能被客户接受,产品才有价值,有市场。同时,爆品要求精益求精,要求在细节上见真章,要求换位思考。对中央企业来说,就是要转换思维,让市场成为检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成果的指挥棒。
在产能过剩的时代,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只有优秀的产品才能生存下来,只有爆品才能让国有企业打造的战略新兴产业第二曲线能够长久。
4. 强化流量思维,是让客户成为检验业务发展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流量就是客户的关注度、客户的认可与信赖。
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争夺的就是客户的关注度,也就是流量。如果没有流量思维,认为单纯的产品思维就能赢得市场已经不现实。所以说,中央企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不能不考虑流量,也就是客户,必须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从客户满意出发开发产品,推广产品。也就是说,中央企业的内部经营重心和管理机制要面向客户,以客户为中心。
流量思维也是一种竞争思维,中央企业要意识到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在单一产品领域,能够夺取客户流量的企业会越来越集中,只有站在产业顶峰才能获得流量,才能引领发展。
5. 强化生态思维,要求中央企业不能单打独斗,要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在产业发展初期就能通过生态化策略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
生态化策略是中央企业汇聚资源的重要手段,是围绕自原有业务与新兴业务,形成业务生态,连接更多企业,打通产业链的机会。打造生态的关键是利用中央企业现有业务体量与影响力,以战略新兴产业为引,搭建平台吸引连接各方参与者,构建多圈层、多节点的产业生态圈。
构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生态,关键是吸引资源为中央企业所用,中央企业又能以强大的业务反哺生态,激发生态活力,变原有的国有企业开发创造为生态共同创造。在生态的发展中,中央企业将激活资源,发现更多的产业焕新机会,通过业务合作、股权投资等方式实现有效整合。
以上是笔者对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对中央企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四新”论的解读,不一定十分准确,仅供参考批判。希望中央企业可以做到思维更新提认知,机制革新塑能力,科技创新引方向,产业焕新谋发展。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不代表正略咨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