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

八大视角看“十五五”期间的宏观环境


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往往基于惯性以不变应万变、或过于乐观盲目自信、或过于重视直接竞争对手的动态,却忽视对于宏观环境的分析。这就可能导致企业对重要的宏观环境变化如政策变动、经济波动、社会趋势以及技术革新等缺乏预见性,而这些对企业战略布局可以产生较大影响的关键因素,对企业长远发展会带来更为直接和致命的影响。


“十五五”(2026-2030年)不仅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五年,还要完成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的多项改革任务,责任艰巨,使命重大。本文从全球宏观、国内经济、国企改革、社会与消费、产业链、绿色低碳、数字化、城市化等八个视角剖析企业在“十五五”期间可能面临的宏观环境。

 

一、全球宏观视角——挑战更为严峻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竞争激烈,全球既有发展模式正经历着不断的演变,与“十四五”相比,“十五五”期间国际体系将加速分化和重构,世界面临新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基于当前全球形势的变化,我们认为未来几年值得关注的影响我国的重大风险如下。

 

01、全球经济可能进入“滞胀期”

 

结合IMF等多方预测,今后五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大约在3%左右,全球处在经济下滑和金融由宽松走向紧缩的过程。全球经济失衡实际上反映的是全球经济增长模式问题,受国际货币体系、投资储蓄平衡、全球价值链分工等多重因素影响。发达经济体虽体量仍然占优但困于“高失业、高赤字、高债务”问题,许多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金融条件更加严酷,可能导致有些国家及企业出现违约。从长波理论周期来看,全球大约在2027年到2029年会由衰退期进入到景气循环,在经济下行背景下我们需要保持短期悲观,长期乐观。

 

02、全球债务危机加剧

 

高企的杠杆率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增加,进而使经济体面临潜在的严重经济衰退或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的冲击。在经济下行周期,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结合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的悲观预期,可能导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相对于其偿债能力更快增长,从而增加债务危机的风险。据世界银行有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年中,主权债务违约数量激增至18起,超过了前二十年的总和。目前有28个国家处于高风险债务困境,其中11个国家已经处于债务困境。

 

03、中美竞争烈度升级

 

“十五五”期间,中美关系可能从“激烈竞争”升级为“激烈斗争”。美国在贸易政策方面,可能会对中国加征关税、取消最惠国待遇;在产业政策方面,美国会进一步推动高新制造业回归、与中国的技术脱钩,限制中国对美国关键技术的访问,并加强对华出口管制;在外交政策方面,美国可能会进一步“逆全球化”,强制盟友选边站队。

 

二、国内经济视角——信心、预期和法治是关键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演变、国内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大国博弈广度和烈度不断上升,我们的经济进入到了需求结构性收缩、供给结构性过剩、预期整体转弱的阵痛期。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全面达峰”的状态,即人达峰、碳达峰、房达峰、债达峰、币达峰、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条件达峰、过去改革红利达峰。在全面“达峰”的状态下,各行各业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人口、土地等内部的天然禀赋资源优势下降,国际技术、资本转移等外部的资源红利下降,基建、房地产投资被约束造成经济体被债务透支,制度改革红利被消耗,外生性通胀和内生性通缩,赤字危机和养老金危机等难题亟待解决。

 

01、新三驾马车是发展的保障

 

纵观人类历史,很多问题都可以在发展中得到解决和缓解,而发展的核心是靠创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来提供新动能、新需求,从而为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提供缓和空间。投资、消费和出口,长期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以基础研发、产业升级、现代金融为代表的“新三驾马车”才是中国未来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积极顺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优化自身的产业布局,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的投入。

 

02、法治是信心预期的关键

 

法治规则的确定性、法律适用的平等性,是企业经营的信心和底气,在法治环境下,才会有公平的竞争,有稳定的预期,有靠得住的信用。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法治的确立和执行,不仅关系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一方面,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能够吸引外资,增强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法治能够为公民提供安全感,增强社会信任,是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前提。因此,加强法治建设,提高法律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对于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03、宏观经济指标需要反映质量与效益

 

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GDP增速虽然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但并不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唯一标准。更为关键的是,国家是否能够制定并实施一个连贯的战略,来降低综合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

 

降低综合成本包括多个方面:首先是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其次是降低交易成本,通过改善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运营的制度性成本。再次是降低社会成本,通过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体系,减少社会不平等,促进社会和谐。

 

三、国企改革视角——新重点新任务新趋势

 

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心将由体制机制改革向功能性改革转移,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促进了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在关键时刻发挥核心作用和引领作用。“十五五”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以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践行重要的历史使命。

 八大视角看“十五五”期间的宏观环境 | “十五五”规划系列文章(一)


01、科技创新是未来头号任务

 

新质生产力已经从新概念变为老生常谈,“十五五”期间,央国企必须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发展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供重要支撑。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准确把握在我国科技创新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发展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供重要支撑。


“十五五”规划必须要突出战略导向,强化内在、长期价值,重点思考如何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如何围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前沿性颠覆性原创技术研究等,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如何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共同参与,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如何大力推进科技攻关,努力掌握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

 

八大视角看“十五五”期间的宏观环境 | “十五五”规划系列文章(一)

 

02、深度重组是未来整合趋势

 

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路径。国资央企已开始加大力度推动国有资本聚焦主责主业,形成三个集中:即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现在重组整合的新变化是从过去的“合并同类项”,到这两年的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强化,再到未来的产业引领、价值创造,国有企业正在一步步向着更高远的目标迈进。

 

03、价值创造是未来考核重点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未来将更加突出国有经济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的贡献度,引导企业增强价值创造能力,提升资本回报水平。以前国有企业的业绩考核体系主要以财务指标为主,而财务指标又以利润等绝对量指标为主,以财务指标为核心容易造成企业盲目扩大规模,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忽视科技投入。通过这个变化,央国企在制定“十五五”规划时,必须做强主业,严控非主业投资,同时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增加科技创新的投入。

 

八大视角看“十五五”期间的宏观环境 | “十五五”规划系列文章(一)

 

四、社会与消费视角——寻找结构性机遇

 

中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对长期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冲击,我们要在较长的经济不确定期寻找结构性机遇。

 

01、中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人口发展已由“长寿型老龄化”演化为“少子型老龄化”,对长期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冲击。一是老龄化社会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将面临紧缩,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竞争力产生影响,促使企业寻求自动化和技术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二是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压力。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金、医疗保健和其他社会福利的需求也随之增长,需要政府在财政预算中进行重新分配,确保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同时也需要探索多元化的养老保障模式。三是老龄化影响消费市场。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对健康、休闲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增加,为相关产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需要针对老年人口的特点和需求,开发适合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四是老龄化还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区服务、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等问题都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资源投入,政府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包容和支持老年人的社会环境。五是老龄化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和健康产业发展的动力。随着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追求,老年人口对医疗保健、健康管理和智能辅助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02、消费趋势变化

 

就业不足是导致消费低迷的重要原因,从2020年以来居民就业和收入预期明显受挫,消费者对于就业和收入的预期也都呈现断崖式的下跌,随之而来的是从2020年以来中国整体消费增速明显偏低,消费者信心不足,基本上也同步呈现出断崖式下跌。

 

八大视角看“十五五”期间的宏观环境 | “十五五”规划系列文章(一)

 

消费降速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新的消费趋势:一是国内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偏爱确有加速之势,选择本土品牌主要出于品质及创新的认可,而非低价和民族自豪感;二是从倒“V”型即橄榄型社会转向M型社会(中产下沉),消费市场也呈现M型消费分化,高端消费人群和低端消费人群影响不大,而中产阶级呈现消费降级,消费者转向价格更具竞争力的渠道,更积极寻求折扣和促销;三是消费群体进一步细化和分化,例如“亲子家庭”、“特种兵”、“银发游客”、“女性游客”成为文旅消费新势力,他们大多来自一线、新一线城市,拥有消费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性价比。

 

五、产业视角——开辟优质新赛道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肩负抢占科技制高点、争夺产业主导权是“十五五”期间企业的关注重点。

 

01、供应链的喜与忧

 

中国已经是人类有史以来,综合工业实力最强的国家。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构成的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配套能力和集成优势明显,例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长三角地区建立起“4小时”朋友圈,覆盖电池、车载芯片、自动驾驶系统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全生态链。

 

但一方面,随着极端气候成为新常态,极端天气已形成“百年一遇年年遇”之态势,自然灾害频发再度增加了供应链受阻乃至断裂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因素被不断放大,中国周边地缘冲突的风险也加剧了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例如台湾问题可能改变中国周边态势,南海意外冲突导致危机升级概率不可低估,朝鲜半岛核危机或军事冲突概率趋于上升。

 

02产业新赛道的选择是“十五五”规划的重点之一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演进,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锁定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先进制造、生物技术和先进通信网络等未来产业展开竞争。新经济领域(绿色经济、人工智能以及工业自动化和数字化),该领域虽然只占中国GDP的约20%,却贡献了高达55%的GDP增长。

 

企业在新赛道选择时,一方面要从自身核心资源和核心竞争力出发,尽量追求可持续发展,做耐心资本;另一方面有条件的“链主”企业可以从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的重点细分赛道、“卡脖子”的技术清单等维度考虑,重点关注集成电路、消费电子、汽车智能化、AI+硬件、AI+软件、人形机器人、新金属、低空经济等领域。

 

六、绿色低碳视角——城市成为主要战场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基于能源革命的产业革命,也是一场规则倒逼的城市发展竞赛,关乎城市未来发展主导权。应重视城市作为绿色低碳发展主战场的重要地位,以多化并行的系统思维和集约化发展理念推进能源、产业、交通、建筑各领域的系统性、集约化绿色低碳发展。

 

城市需要通过创新驱动和政策引导,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构建起以低碳、环保、循环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此外,城市还需加强能源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能源消费的绿色转型。

 

城市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系统思维和集约化发展理念。需要在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等多个领域实现协同发展,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综合体系。例如,在能源领域,城市应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在产业领域,应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交通领域,应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在建筑领域,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降低建筑能耗。

 

城市需要在这场竞赛中抢占先机,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引导和激励社会各界参与到绿色低碳发展中来。如制定碳排放标准和限额,实施碳交易机制,以及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同时,城市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七、数字化视角——推动产业高维迈进

 

面对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经济复杂局面,数字经济展现出顽强韧性,通过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正在加速产业基础的高级化,推动产业链向更高层次的现代化迈进。

 

01、从规划向落地转变

 

“十四五”期间,得益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协同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已逐步完善,其发展蓝图及实施时间表亦日趋明确。展望“十五五”时期,预计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框架将进一步细化,政策支持手段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各地区、各行业将积极把握政策机遇,通过创新实践,形成一系列可复制、易于推广的典型模式和示范案例,以示范效应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确保转型进程的深入和实效性。

 

02、新技术应用逐渐成熟

 

在“十五五”期间,预计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关键技术领域将迎来新的突破,这些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更深层次的业务流程优化与创新。同时,随着量子计算、6G通信、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逐步成熟,将被更广泛地集成到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中,为各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和变革。

 

03、数据要素高效利用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在“十五五”规划期间,我国将持续优化数据治理架构,强化数据安全防护措施,以促进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及有序流动,确保数据要素的高效利用。同时,数据交易平台也将实现进一步的成熟化发展,确立标准化的交易场所和流程,为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提供有力支撑。此外,数据定价机制将得到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改进,将更准确地反映数据的内在价值及其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效益。

 

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数字技术将全面渗透至产业链的各个关键环节,推动生产、流通、消费等全链条的数字化升级,实现实体经济的全面转型。

 

八、城市化视角——既有模式难以为继

 

地方政府过去推行的外延式、增量式、扩张式的城市化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以土地金融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传统基建在国内多地已接近饱和,继续扩张难免触及经济发展的底线,“逆城市化”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趋势。

 

01、房地产进入漫长横盘期

 

房地产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商品住宅近年来稳定保持在10万亿元的总规模,承担了国家公共领域的职能,但是,受多重因素影响,近期新房市场销售不达预期,复苏力度有限,最新公布的6月份新房价格更创下九年来最大跌幅。

 

此前的历次三中全会公报都未曾提及房地产,此次是唯一的一次,足见其重要程度。会议指出,要统筹好发展与态度,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这意味着高层认为目前房地产、地方债务以及中小型金融机构的风险仍未解除,房地产安全作为“金融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进入了一个去杠杆的漫长横盘期。可以预见,未来将要发展更为“健康”的楼市,不允许再通过涨价去库存,楼市周期循环的时代已悄然而逝。

 

八大视角看“十五五”期间的宏观环境 | “十五五”规划系列文章(一)

 

02、逆城市化成为城市化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逆城市化作为新型城市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均衡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逆城市化不仅引导传统城市化模式的转型,而且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相契合,为乡村振兴提供生产要素的补充,以及“空间载体—社会秩序—制度供给”三维动力支持,成为城市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桥梁。

 

“十五五”期间,逆城市化的进程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低效制度和体制的摩擦阻碍,释放城乡要素资源的推力和拉力。为了优化城乡要素配置,提高要素使用效率,需要在市场主导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改善制度环境、优化发展规划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合理化城乡要素配置,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均衡化,为城市化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九、结语——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继续前行

 

宏观环境对编制“十五五”规划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也包括政策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外部压力。企业在编制“十五五”规划时,既要有理想主义的激情,也要有现实主义的清醒。必须全面分析和把握宏观环境的变化,结合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文章:


八大视角看“十五五”期间的宏观环境 | “十五五”规划系列文章(一)


“十五五”规划的八大难题和八大抓手 | “十五五”规划系列文章(二)


“十五五”期间城投平台公司发展前瞻研究 | “十五五”规划系列文章(三)


“十五五”期间新能源企业发展前瞻研究(上篇-行业趋势洞察)| “十五五”规划系列文章(四)


“十五五”期间新能源企业发展前瞻研究(下篇-企业行动策略)| “十五五”规划系列文章(五)


“十五五”期间交通投资类企业发展前瞻研究 | “十五五”规划系列文章(六)


国资国企“十五五”规划前瞻:宏观发展环境


二十届三中全会解读:国企“十五五”规划7大指引 


钢铁行业“十五五”高质量转型发展趋势探讨


咨 询 中 国 · 智 惠 四 海

全国统一业务电话:400-800-0139